职场心理
职场心理

您现在的位置: 职场心理讲解_职场心理保健 > 职场心理保健 > 无论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,面对孩子都会感

无论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,面对孩子都会感

发布时间:2023-4-23 13:03:32   点击数:

弥小木

当了父母后,面对孩子,你内疚过吗?儿童心理咨询师金恩熙在《当了妈妈后,重新学说话》里,分享过这样的现象:有不少的职场妈妈,回家后会对孩子说“对不起”。这份对不起,不是因为做错什么,而是因为妈妈去工作,不能照顾孩子。

金恩熙分析,职场妈妈们,因为努力工作而对孩子产生内疚感,并因此对孩子道歉的情况并不合适。因为努力工作的妈妈,并没有做错什么。相反,妈妈的这种因为内疚感带来的歉意,会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降低,进而无法对妈妈建立信任感。

我们都不是完美父母,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对于孩子都曾内疚过。当内疚来临,如何面对?《内疚清理练习》一书中,给了很好的处理建议。

《内疚清理练习》,是丹麦的心理治疗师伊尔斯·桑德所分享的,关于如何处理内疚,有效进行内疚清理练习的一本书。在这本书中,能看到伊尔斯·桑德对内疚产生原因的分析,以及如何面对内疚的方法。

内疚中,睁开理性的眼睛

什么是内疚?汉语词典的解释挺简单,内疚指的是“内心感觉惭愧不安”。

如果把“内疚”两个字拆开来看,“内”表示进入屋里,后来引申为“接纳”的意思。“疚”,则是久病的意思。“内疚”两个字连起来,更像是一个人,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自责的情绪旋涡中。

《内疚清理练习》里,解释了一个人会感到内疚的原因:

可能因为没做到某件自己或他人觉得你应该做到的事,而产生罪恶感。

伊尔斯·桑德将内疚分成了两种类型

理性内疚

非理性内疚

理性内疚中,通常蕴藏着成长的潜力。感到内疚时,采取相应的补偿行动,能有效消除内疚感。而非理性内疚,更多的是针对一个人无法掌控的事情。

比如,电视剧《请回答》里,德善的爸爸因为帮助朋友,而担上了欠债,导致家里经济条件堪忧,只能住在地下室。一次去接儿子放学时,德善爸爸看到因为住房问题,儿子被同学嘲笑的场景。那个场景,让他感到内疚。此时德善爸爸的内疚,可以理解成一种理性内疚。这种情况,能通过他的努力工作去改善的。

同样的,在电视剧《请回答》里,有一集正峰因为身体原因,要做手术。面对从小就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他,作为正峰的母亲痛苦不已,内心十分自责,觉得是自己把儿子生得身体不好。孩子出生时的身体状态,不是作为母亲的正峰妈妈所能掌控的。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而内疚,是一种非理性内疚。

如果一个人陷在非理性内疚中,很可能会被内疚感所压垮。还好,面对非理性内疚,伊尔斯·桑德给了具体的和解建议。

三步走出内疚漩涡

伊尔斯·桑德在《内疚清理练习》里,分享了面对非理性内疚的不同练习。总结起来,可以分成三步。

检视内疚

挖掘需求

接纳自己

当感到内疚时,区分内疚的类型是第一步。如果是理性内疚,那就去做能做的事,担起该担的责任,尽量去改善情况。如果是非理性内疚,问两个问题,先把内疚情绪停在不那么自责的状态下。

问的是哪两个问题?有关“影响力”:

我对眼前的状况,有多大影响力?

我是唯一有影响力的人吗?

问这两个有关“影响力”问题,是为了看清让人内疚的情境中,自己该担多大的责任。有时候,问完这两个问题,就会发现其实不用那么内疚。

分类型、问问题,是检视内疚的部分。完成这步,就结束了吗?并没有。重要的是挖掘内疚情绪背后的需求。

能让一个人感到内疚的,是因为关系中的具体人物。感到内疚时,是看清与对方关系的好时机。内疚感的背后,往往隐藏了不同的情绪,其中大部分人,可能会遇到4种情绪:快乐恐惧/焦虑愤怒悲伤

恐惧、愤怒很好理解,但是看到伊尔斯·桑德提到内疚中隐藏的“快乐”,还是有点出乎意料。仔细看分析,又觉得在情理之中。感到快乐,是因为觉得自己没遇到这样情况,而带来的一种庆幸感。但这种快乐,会让人产生内疚感。想要内疚中,不那么快乐,只要跳出“比较”的圈子就行。

如果是恐惧/焦虑呢?最好的方式,是直面恐惧/焦虑。

如果是处于愤怒中的人,更像是一个人在“战斗”。伊尔斯·桑德将愤怒总结成“战斗的能量”,面对愤怒,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是:将愤怒转化成悲伤。悲伤,能让人感到平静。

无论是快乐、恐惧/焦虑、愤怒,还是悲伤,关键是要学会与自我对话,《内疚清理练习》里提供的多种自我对话的方式,都是给自己写一封信。

不同的情绪,写不同的主题,给自己写的信要坦诚。写信的过程,不仅是梳理情绪,将情绪外引的过程,更是与自我的真诚对话。

找到内疚中隐藏的情绪、给自己写信,是为了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,问一问自己“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”,然后在想要的内容中,找出可以改变的事情。剩下的,交给时间与行动。

挖掘需求,最终是为了接纳自己。接纳自己的路上,承认一个事实,会很有帮助。

我们不是神,也做不了神,很多时候面对很多事情,我们就是无能为力。当无能为力的时候,是承认这个事实的好时机:

你的能力是有限制的。你不欠任何人,不需要做超过你能力范围的事情。

这句话,是解放自己内疚情绪的良药。年龄越大,对越来越多的事,会感到无能力为。前段时间,因为孩子升学的事情,朋友陷入内疚的情绪中无法自拔。

虽然孩子成绩优异,但因为各种原因,孩子并没有如愿进入心仪的学校。朋友很自责,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。事实并非如此,朋友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,给了孩子他能力范围内,给得起的。但是,朋友依然对孩子很内疚。

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,是接纳自己的过程。同时,学会原谅自己,是我们面对内疚感时,要修炼的课题。

按照心理学博士沙法丽·萨巴瑞在《女性的觉醒》里的说法,接受自己也包括了同情自己。同情的意义在于,理解自己身上的所有部分,哪怕“是冷漠、不关心他人的部分”。不管是原谅自己,还是同情自己,都是为了接纳完整的自己。这份完整,包括好的,也包括坏的。

有一个小小的技巧,能让我们学会更好地接纳自己:每日记录三件自我肯定的事。伊尔斯·桑德在《内疚清理练习》里,建议将每日记录三件事的习惯,时间维持在3-4个月。这个小小的行动,能很好地改善我们对自己的看法。

想要走出内疚情绪,不管是检视内疚、挖掘需求,还是接纳自己,关键都是要行动。想让自己走出内疚的旋涡?行动起来,直面内疚感。

直面内疚,带来成长

当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,而不能为孩子做什么时,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下,更能看到孩子的成长。很喜欢伊尔斯·桑德在《内疚清理练习》里的这句话:

如果因为你的无能而让所爱的人面临额外的挑战,其实也未必是灾难——没有人会一直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,而挑战也可以转化为机遇。

虽然“无能”两个字很刺眼,但事实又何尝不是如此?家长太过强大,在孩子的事情上面面俱到,真的好吗?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。

直面对孩子的内疚情绪,也是为了不给孩子造成“过度补偿”的情况。因为内疚,大人事事顺着孩子,答应孩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。这很可能会造成孩子某种能力的丧失,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太久,久到孩子都长大了,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?

《家庭心理百科》里,提到一种“隐蔽青年”的状态。所谓的“隐蔽青年”,指的是一个人成年后的状态颓废,只知道啃老或依赖网络、游戏等。如果因为大人的“过度补偿”,而让孩子成了“隐蔽青年”,那一定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。

大人直面内疚情绪,走出内疚情绪,看到孩子的成长,也看到自己的成长。在成长中,带来好的传承。

一位女性作家分享过,自从有了女儿,她会更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,因为看到孩子无时无刻在模仿自己,她希望能有好的气质,传递给下一代。

这份气质里,包括情绪的处理。就像伊尔斯·桑德所提到的,每个家庭会有不同的挑战,那些“不良的情感模式会代代相传”。但只要从我们开始,努力改善,就能停止负面情感模式的传承,取而代之的会是好的、正面的传承。

当大人能正确处理自己的内疚情绪时,就已经在停止负面情绪的传递。

面对孩子,如果你的内疚感时不时会涌上心头,不妨跟着伊尔斯·桑德,跟着《内疚清理练习》里的练习,直面内疚感,最终与自我和解。

与其让内疚感折磨得秃头,不如让内疚感成为自己的成长助推器。

最后,附一张这本书的读书笔记

我是弥小木,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,欢迎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mingyangsave.com/zcbj/27416.html
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